2018-10-16 17:44 知天下咨询集团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日前发布《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当中提到,近三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单是2017年就新增了3951家,总数达到8690家。但同时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发展速度与高企数量增速不匹配、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规模效应还未完全发挥等问题。
今年陆续实施的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相关方案均提出,持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等多项重点任务,有望培育和提升广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促进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
连续两年数量激增天河黄埔集聚发展
2017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延续上一年度的爆发式增长势头,全年新增入库科技创新企业4万家,总数突破16.9万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951家,增量仅次于北京排在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690家,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等为主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天河和黄埔两区是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集聚发展区域,其中天河区2017年新增科技类企业1.6万家,累计总量已达到5.8万家,占全市31.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累计总量突破2500家,位居广东省各区县第二位。
另外,科技基础薄弱的南沙区近年来随着广东国家自贸区建设的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实现连续两年翻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5家,累计总量已达到365家,是2015年的4.8倍。
痛点
自身规模不足
缺少大型领军型创新企业
记者同时关注到蓝皮书上的另外两组数据。据统计,2017年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000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远低于成倍增加的高企数量。2017年广州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2%,而同期深圳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6%,东莞高新技术制造业比重达到了39.0%,全省的同期平均水平为28.8%。
从数据对比可见,广州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效应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与迅速增长的高企数量不相匹配。蓝皮书课题组专家分析,一方面,在传统产业的资源挤压下,广州高企数量增加但自身规模不足,缺少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领军型创新企业;另一方面,部分潜力较大的高企规模效应还没释放,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力不足。
逾半高企产品
附加值不高、盈利性不强
高企除了认定的认定补贴和奖励外,达到一定规模还能享受税收优惠。但据广州税务部门统计,2011-2016年间广州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企业户数占全部查账征收企业的比重不到0.5%,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实际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比例约只有50%,意味着多达一半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呈现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成长性和盈利性不强的状态。
专利
全市专利拥有量近4万件番禺专利授权量领跑全市
蓝皮书课题组指出,2017年广州国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万件,达到118332件,同比增长19.44%;专利授权量达到60201件,同比增长24.6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2441件,超过上海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同比增长48.7%。上述数据说明,在全国各大城市专利创造普遍放缓的情况下,广州专利创造继续保持了增量提质的良好发展势头,基本实现了“增速领先、排名进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39492件,专利密度为27.24件/万人,较2013年已翻了一番。
从各区专利来看,天河、黄埔、番禺三区专利创造能力明显高于广州其他城区,区域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其中天河区专利申请量突破两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46.4%,在专利创造的规模和质量方面都处于“领跑”位置。黄埔区2017年共有1178家企业申请了6351件发明专利,占该区发明申请量的93.4%。番禺区在专利创造总量上正在迅速拉近与天河、黄埔的距离,专利授权量在广州各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南沙和增城成为2017年广州专利创造增速最快的两个区域,专利申请增速分别达到了83.2%和59.5%。
痛点
专利创造质量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记者同时发现,从各区的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对比来看,大部分行政区的专利授权量占受理量比例低于50%,表明专利创造质量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越秀区专利受理量同比增长30.9%,但专利授权量同比下降25.9%。
研发
财政研发投入强度不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经费为114.6亿元,2017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26.16%,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设立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比例升至55.94%。但从财政投入拉动企业投入比例来看,2011-2017年广州财政科技投入拉动企业研发投入的倍数在2.4-3.4,远低于国际的4-5倍水平。
课题组特别指出,广州最近五年的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升,2017年为2.5%,但广州研发投入强度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已退居第四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65%;在全国来看属于第三梯队:明显低于北上深三个超大城市,与天津、杭州、苏州等经济体量略低的城市也有显著差距。
发明专利和成果转化也是广州科技创新的弱点之一。2017年广州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不到4万件,同比增长30.3%,增速在全国排在前列,但总体规模依然只有北京的1/5、上海和深圳的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远落后于北京、深圳、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仅64.8%,不及香港、深圳、澳门、上海、北京等城市,也低于全国(65.6%)和广东省(74.9%)的平均水平。
痛点
科创企业对接科研成果难
成果转化存在供需矛盾
据统计,2017年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速,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357.51亿元,同比增加23.45%,增速较上年提升了14.59个百分点。但蓝皮书课题组指出,科技创新企业对接科研成果难,广州高校和科研就够众多,但可提供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建议
三年后广州高企超万家
加快科研成果与产业对接
蓝皮书课题组指出,广州市科技创新进入树标提质发展新阶段,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政策目前只解决了“有”的问题,还很少达到“优”的程度,一些创新制度难以满足广州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建议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研发的鼓励,不仅要有供给型政策,更要有需求型政策,如政府采购、基础设施建设中多与本地科技企业的研发成果对接。
今年出台实施的《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广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创新标杆企业超过500家,同时为创新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环境。课题组认为,广州创新产业领域长期以来“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局面有望从2018年开始得到逐步改变。
《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到,从2018年起广州将实施科技成果收益奖励补助制度,列入试点区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可将科技成果转移所得100%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奖励科技人员留成部分由广州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补助,每家机构最高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
此外,课题组建议,加强政-产-学-研互动,特别是政策引导研究与产业需求对接,推进在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与广州企业转化。
如有疑问,无须注册马上在线咨询 点击在线咨询
一、河北省衡水市高新企业认定奖励标准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做好入库培育、专利供给、申报认定、优惠政策落实等环节的精...
近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2018年度认定高新企业名单,葛店开发区拓材科技、格力浦电子、普斯讯科技、小明太极、兴业...
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在科技研发、优秀人才、双创平台、特色园区、优质企业等5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北京市房山区制定了《房山...
近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惠州将加快集聚一批成长型的科技企业,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要超过1300家。对此,部分惠州市人大代表展开热议并提出建...
2019年1月1日,新个税法正式实施,新增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精准减负,着眼于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税收制度更加完善...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156-0297-2092
即可开始对话